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相同热处理条件的4Cr5MoSiV1,8407钢的热疲劳特性,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形貌和深度,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研究了二种钢的热疲劳过程,结果表明: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100~200次之间,8407钢热疲劳裂纹的萌生较4Cr5MoSiV1钢均匀,细小;在1600次冷热循环前,二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在1600次冷热循环后,前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低于后者; 在较低的回火温度条件下,8407钢的热疲劳抗力稍优于4Cr5MoSiV1;而在高温回火时,8407钢的热疲劳抗力高于4Cr5MoSiV1钢。分析了这二种钢的热疲劳机制,指出决定材料热疲劳裂纹抗力的是钢的热稳定性和钢的强度或硬度。
推荐文章
4Cr5MoSiV1钢热轧辊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4Cr5MoSiV1钢
热处理
表面淬火
4Cr5MoSiV1钢模块锻造开裂原因
4Cr5MoSiV1钢
模块
锻造
开裂
铜脆
偏析
对4Cr5MoSiV1热挤压模具钢加工工艺的研究
4Cr5MoSiV1钢
模具寿命
热处理工艺
4Cr5MoSiV1钢模具离子氮碳共渗技术研究
4Cr5MoSiV1钢
离子氮碳共渗
寿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4Cr5MoSiV1,8407钢的热疲劳性能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4Cr5MoSiV1钢 8407钢 回火温度 热疲劳性能 损伤因子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1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81.2001.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光杰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1473 21.0 31.0
2 吴晓春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4 1802 21.0 31.0
3 许珞萍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6 1230 22.0 32.0
4 闵永安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7 601 15.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4Cr5MoSiV1钢
8407钢
回火温度
热疲劳性能
损伤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5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0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