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合肥盆地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剖面中岩屑(或砾石)成分精细地测试和统计分析表明,盆地沉积地层源区为盆缘山带分布的基底变质杂岩、花岗质岩石、中-浅变质岩和砂、泥质沉积岩4类主要岩石单元.全剖面的原岩岩屑序列可划分为两大岩屑层序及其中的7个岩屑小层序.原岩岩屑序列中岩屑(或砾石)的规律性分布和变化体现了盆缘逆冲带经历了2次大的逆冲作用旋回及其中的7次小的逆冲事件.盆地岩屑(或砾石)成分分析有力地揭示了北大别基底变质杂岩已于中、晚侏罗世剥露于地表,北淮阳南部或大别山北缘同沉积期发育有大量中、酸性侵入岩.
推荐文章
合肥盆地中生界沉积物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合肥盆地
物源
中生界
大别造山带
盆地沉积物示踪源区山脉隆升剥露的几种方法
盆地沉积物
颗粒锆石U-Pb年龄谱
Nd同位素组成
矿物热年代学
山脉隆升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盆地沉积物
源区背景
锆石U-Pb年龄
锆石FT年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合肥盆地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对盆缘山带逆冲剥露过程的限制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学报>英文版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
页数 1页 分类号 P5
字数 3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5717.2001.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文灿 32 756 16.0 27.0
2 刘少峰 47 751 16.0 26.0
3 黄思骥 2 21 2.0 2.0
4 陆五云 安徽省地矿局区调所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1)
二级引证文献  (26)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