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的湿热型岩溶地貌得以延续;更新世冰期在灰岩山地冰川槽谷的边缘,冰川融水作用亦可发育小型洞穴。现代灰岩表面一些深度在十几厘米以下的平行溶沟则形成于全新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溶地貌经历了一个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的三维演化过程。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新生代南北走向裂谷研究进展
南北走向裂谷
高原隆升
启动时间
深部动力学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研究回顾与问题讨论
攀西地区
昔格达组
青藏高原
岩石地层学
冰期-间冰期
新构造运动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构造变形
后展式逆冲扩展
上新世-早更新世
青藏高原西北缘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孢粉组合与古环境演化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环境
新生代晚期
青藏高原隆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及其演化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岩溶地貌 演化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0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3
字数 45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505.2001.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全洲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 61 1379 21.0 34.0
2 刘耕年 北京大学地理学系 56 1123 20.0 31.0
3 崔之久 北京大学地理学系 95 2230 26.0 42.0
4 伍永秋 北京大学地理学系 2 15 2.0 2.0
5 张叶春 北京大学地理学系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岩溶地貌
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