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患者外伤数年后,先后在两足部、两踝部、两小腿出现皮肤疣状增生 30余年,时有溃疡。治疗前皮损 9次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 5次阳性,可见细长分隔菌丝和(或)孢子。用沙堡培养基 25 ℃培养, 2次有黄绿色菌落生长,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 5次有酵母样菌落生长,用 API鉴定为西弗念珠菌。治疗后 6次真菌学检查,均检出西弗念珠菌,而无絮状表皮癣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内可见细长分隔菌丝,角质层内可见孤立或成堆的芽孢、孢子和厚壁孢子。因此,认为皮肤疣状增生是由絮状表皮癣菌和西弗念珠菌混合感染所致。先服用氟康唑胶囊 50 mg,每日 1次,共 5周,后服用特比萘芬片 250 mg,每日 1次共 36周和 250 mg,每日 2次,共 18周。服特比萘芬片第 5周时,左小腿胫前有大块皮损脱落,以后疗效不明显。
推荐文章
复方黄连皮康酊抗皮肤癣菌的实验研究
黄连
抗真菌作用
皮肤癣菌
侵袭性支气管肺念珠菌病一例诊治
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肺真菌病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
肿瘤患者医院念珠菌感染分析
念珠菌
医院感染
肿瘤患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絮状表皮癣菌和西弗念珠菌引起皮肤疣状增生 :一例报告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絮状表皮癣菌 西弗念珠菌 增生 皮肤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3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
字数 33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412-4030.2001.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威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 13 31 4.0 5.0
2 陈美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 17 79 4.0 8.0
3 王家俊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 4 19 2.0 4.0
4 毛维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 5 43 4.0 5.0
5 章强强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 3 21 3.0 3.0
6 严志福 上海市东方医院皮肤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絮状表皮癣菌
西弗念珠菌
增生
皮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