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业已证明,肠道屏障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创伤合并感染状态下小肠屏障功能的损伤,对了解SIRS以及MODS的发生具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饲菌合并失血性休克复制创伤后肠源性脓毒症模型,探讨其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实验兔来自农科院动物中心,平均体重2.2±0.35kg.经实验室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给予实验兔饲菌(O111B41.5×1011cfu/kg)后,暴露颈静脉、颈动脉并切开插管,经动脉导管快速放血,并维持血压在35~40mmHg范围内2小时;再经颈静脉快速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设置一种饲菌、失血性休克和缺血再灌流的临床过程,模拟临床创伤合并感染过程.以生物化学方法,分别于伤前、休克、休克末、休克后6、24、48、和72h采血测定血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伤后24、48、和72h血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0.01和0.01).大量的创伤动物和临床病人的研究表明,DAO是哺乳动物小肠粘膜绒毛上具有高度活性的细胞内酶,其血中DAO活性的变化能反映肠屏障功能的损作情况,本研究结果提示,兔饲菌合并失血性休克再灌流过程中,小肠屏障功能损伤.动态地测定血DAO活性的变化对判断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以及可能诱发的肠源性脓毒症和MODS有一定的意义.
推荐文章
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肠功能恢复汤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
肠黏膜
屏障功能
再灌注损伤
细胞膜通透性
肠道营养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及与肠道菌移位的关系
休克
出血性
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
细胞膜通透性
细菌
大鼠
Sprague-Dawley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兔饲菌复合失血再灌流时肠屏障功能的变化
来源期刊 感染、炎症、修复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521.2001.03.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感染、炎症、修复
季刊
1672-8521
11-5225/R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