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借鉴哺乳动物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结合鱼类细胞自身特点,纯化培养鲤血管内皮细胞并传至3代,以此作为粘附材料。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技术并结合玻璃粘附法分离纯化鲫、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并与上述3代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粘附试验,同时进行免疫粘附动力学观察。结果显示,鲫、草鱼两类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率分别为:0.09±0.013,0.20±0.018;0.11±0.015,0.21±0.023。表明鲤科鱼类不同种的同类细胞粘附率差异不大,而同种不同类细胞则差异显著。动力学观察分析表明,淋巴细胞粘附较快,60 min进入平台期;单核细胞粘附慢,120 min进入平台期。初步证明鱼类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介导作用。
推荐文章
尼古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影响单核细胞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
尼古丁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黏附分子
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
单核细胞
转分化
淋巴管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高压培养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和人单核细胞的粘附
高压培养
血管内皮细胞
粘附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特点分析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儿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鲫、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对鲤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来源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草鱼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粘附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59.468
字数 29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8737.2001.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春芳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系 164 1874 23.0 36.0
2 倪建国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系 20 258 9.0 16.0
3 王永玲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系 53 740 15.0 26.0
4 吴康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系 34 520 14.0 22.0
5 朱国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系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草鱼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粘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产科学
月刊
1005-8737
11-3446/S
大16开
北京市永定路南青塔村150号
18-25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8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45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