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茵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茵丝在田间和秸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作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茵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锰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推荐文章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大斑病
危害
发病因素
防治
吉林白城
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玉米
大斑病
发生
防治
关键技术
玉米大斑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关键技术探讨
玉米
大斑病
防治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宁夏农学院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发病规律 抗病性 化学防治 宁夏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4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
字数 50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747.2001.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达汉 8 117 6.0 8.0
2 吴建龙 5 31 2.0 5.0
3 李文强 4 49 3.0 4.0
4 杨子强 4 21 2.0 4.0
5 韩吉军 6 21 2.0 4.0
6 赵月霞 2 14 1.0 2.0
7 王自荣 3 15 1.0 3.0
8 姚金宝 1 1 1.0 1.0
9 董学礼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大斑病
发病规律
抗病性
化学防治
宁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科学研究
季刊
1673-0747
64-1056/S
大16开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74-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