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能鉴别诊断恶性疟原虫间和日疟原虫的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89份门诊"四热"病人血样,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恶性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205bp的特异带,间日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120bp的特异带,PCR检测的阳性率为74.16%,镜检法为68.54%,PCR法与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4.38%.结论P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镜检法,对于诊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以及恶性疟原虫的问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GV RN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庚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RNA,病毒/分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及临床应用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
定量测定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用于儿童常见细菌及真菌血流感染的价值
血流感染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
血培养法
阳性率
真菌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聚合酶链反应
mecA基因
药敏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疟疾的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 诊断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3.2+4
字数 19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19.2001.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惠祥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18 48 4.0 6.0
2 吴英松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30 209 8.0 13.0
3 李明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80 419 10.0 16.0
4 李英杰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19 62 5.0 7.0
5 江晓玲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9 56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合酶链反应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
诊断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医学杂志
月刊
1672-3619
44-1503/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4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324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