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结果认为: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第一次发生在E1末T04构造层形成之前,即古新世末,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因此,这一期尽管有油气的生成,但运移规模有限,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第二次发生在E2末T03构造层形成之前,即始新世末,此时区内主要烃源岩都已经进入生烃高峰,是区内主要的油气生成、运移期.伴随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形成了大量以液相及气、液二相为主的有机包裹体.晚第三纪的沉积厚度近似于E2末剥蚀厚度,对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不大.
推荐文章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地质特征
东海陆架盆地
台北坳陷
闽浙隆起
前第三系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化学成分及成因
化学成分及成因
有机包裹体
第三系
东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
南黄海北部
白垩系
沉积特征
油气远景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烃源岩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美人峰组
长江坳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
来源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台北坳陷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2-3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8.11
字数 45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1964.2001.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延斌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79 946 17.0 27.0
2 韩德馨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33 669 16.0 25.0
3 姜亮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东海公司 7 62 5.0 7.0
4 葛和平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东海公司 2 1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74)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台北坳陷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964
32-1152/TD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28-7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795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