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性高热特定的、方便有效的降温方法.方法根据中枢性高热的诊断标准,将108例病人随机分为传统降温和程序降温两组.传统组按传统降温法在病人发热时实行降温,体温正常时停止降温,程序组按照预测评估、降温措施、降温速度、体温监控、复温管理、症状监测6个程序进行并实行亚低温管理.结果两组体温效果比较,传统组有效率为31.14%,程序组为84.38%.传统组死亡率为35.71%.程序组为25%.结论两组方法相比,程序降温组优于传统降温组,并可提高意识状态评分,在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体温测量方法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体温测量
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方法
静脉输注低温加药液体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及脑保护作用
中枢性高热
静脉输液
低温加药液体
降温
脑保护
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护理
中枢性高热
痉挛
寒战
降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枢性高热降温方法的比较
来源期刊 现代护理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 传统降温法 程序降温法
年,卷(期) 2001,(7)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科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72
字数 37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01.07.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宪红 6 33 3.0 5.0
2 杨玉萍 3 28 2.0 3.0
3 岳红梅 13 42 3.0 6.0
4 王鲁群 2 27 2.0 2.0
5 武翠萍 1 23 1.0 1.0
6 张晋平 3 3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枢性高热
传统降温法
程序降温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旬刊
1674-2907
11-5682/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1
82-352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984
总下载数(次)
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