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鲁东造山带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可以划分出三个变形旋回与五个变形幕,即吕梁变形旋回第一变形幕,四堡变形旋回第二变形幕,以及晋宁变形旋回第三、四、五变形幕。前三幕表现为强塑性流动变形作用,而第四、五幕则分别属于较强塑性及中强塑性变形作用,这五个变形幕总的均以塑性变形作用为突出特征,说明它们的变形环境之间虽有变化,但不明显,只是变形机制和应力场型式有一定变化。第一变形幕导致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并且产生区内最早的变形叶理,为尔后的构造变形奠定了基础。第二、三变形幕体现了碰撞带形成机制及过程,与超高压-高压变质杂岩、中酸性侵入杂岩及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等关系密切,因此在区内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第四、五变形幕反映碰撞带形成之后演化特征,控制了现今区域大地构造构格的形成。
推荐文章
早期碰撞造山过程与板块构造: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板块构造
构造热事件
超大陆
碰撞作用造山带
华北
鲁西陆块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
前寒武纪
大地构造相
SHRIMP锆石U-Pb测年
构造演化
鲁西陆块
再论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纪
沉积构造
岩相古地理
深部勘探
辽南、苏皖北部、鲁西鲁东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
划分对比
晚前寒武系
辽南
苏皖北部
鲁西
鲁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鲁东造山带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及其演化
来源期刊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国鲁东造山带 前寒武纪 变形旋回 变形幕 碰撞带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4
字数 625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凌贤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2 1463 21.0 36.0
2 杜绍安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鲁东造山带
前寒武纪
变形旋回
变形幕
碰撞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780
23-1389/TU
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4-100
196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3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