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和种植密度对沈单10号、营单11号和东单7号3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出优化措施方案.沈单10号有4项互作显著,营单11号和东单7号分别有1项互作显著,因此,在玉米栽培中注意肥料间以及肥料与密度间的合理搭配,能较好地发挥互作的作用.每公顷的最佳肥料用量及密度分别为:沈单10号的N 263.4~280.5kg,P2O5 75.5~87.2kg,K2O 92.0~100.5kg,52790~53635株;东单7号,N168.8~229.1kg,P2O5 77.0~144.0kg,K2O 92.4~137.4kg,51570~51740株;营单11号的N 191.4~206.3kg,P2O5 41.0~90.6kgK2O 115.1~135.0kg,50487~52281株.
推荐文章
玉米新品种京科968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大丰30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大丰30玉米
高产栽培技术
分析
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玉米品种
品种选育
玉米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玉米新品种YF3240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
YF3240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新品种优化栽培措施研究
来源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高产高效益栽培 密度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育种与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318|S513
字数 40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700.2001.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志斌 18 157 9.0 12.0
2 沈秀瑛 25 1358 16.0 25.0
3 沈枫 22 73 4.0 7.0
4 沈新忠 6 16 3.0 4.0
5 唐劲驰 5 113 4.0 5.0
6 郝宪彬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高产高效益栽培
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700
21-1134/S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9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