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效果观测试验在砚山县铳卡农场试验示范基地的封山育林地进行,面积20.8hm2.依据不同立地环境所设的固定样地的观测材料,自1997年起封护3年后,石质山地的木本植物的平均高、地径、冠幅,每公顷生物量、截留量、种类,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总盖度分别增加30.3%、17.2%、11.8%、42.2%、20.1%、5.94%、27.9%、40.7%和21.2%.土壤的养分、含水率、pH值以及紧密度也产生了变化.土壤中的吸湿水、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105.0%、-8.3%、6.3%、95.3%、10.9%、12.9%和8.0%,土壤的pH值从7.25降低到6.60.植被和土壤状况的变化说明封山育林对促进石质山地植被的恢复,防止面蚀,保持水土,减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封山育林以山体中部和阴坡效果最明显.
推荐文章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石漠化
群落学特征
物种多样性
封山育林
滇东南
提高封山育林效果措施分析
封山育林
措施
监管
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
封山育林
方式方法
技术措施
永丰县封山育林的效果分析
永丰县
封山育林
效果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封山育林效果初探
来源期刊 云南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滇东南 岩溶地区 石质山地 封山育林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55
字数 28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246.2001.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强 68 589 15.0 19.0
2 李品荣 50 504 12.0 19.0
3 常恩福 46 437 13.0 18.0
4 王锡全 8 119 7.0 8.0
5 周洪昌 8 107 6.0 8.0
6 刘永国 4 26 1.0 4.0
7 李玉文 1 24 1.0 1.0
8 李红兵 1 24 1.0 1.0
9 徐珑峰 1 2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滇东南
岩溶地区
石质山地
封山育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林业科学
双月刊
1672-8246
53-1194/S
大16开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4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