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明玉米冠层内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用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光量子探头分别测定玉米冠层内CO2浓度和光的分布.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品种冠层内光量子密度的日变化呈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变化.冠层内光量子密度的分布为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高产群体穗位叶透光率大于25%,截光率在95%以上.冠层内CO2浓度的日变化呈"W”型,早晚高,上午、下午低,中午稍有一定回升.冠层内CO2浓度变化为下层叶>上层叶>中层叶.高产群体中上层CO2浓度较接近,一般为320~330
推荐文章
高产玉米群体光和CO2分布特征研究
玉米
光量子密度
CO2浓度
分布特征
施肥和行距配置对糯玉米群体冠层内微环境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糯玉米
施肥量
行距
冠层微环境
水分利用率
干物质积累
蒸煮品质
城市居住建筑室内CO2分布特性研究
CO2浓度
空气质量监测
自然通风
居住建筑
冠层CO2分布廓线的农业气象数值模拟研究
作物冠层
风速
CO2廓线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群体冠层内光和CO2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冠层 光量子密度 CO2浓度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现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3.01
字数 33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684.2001.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克章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116 2673 27.0 45.0
2 武志海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79 1218 19.0 32.0
3 王珍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13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567)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3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09(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0(4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2(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3(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4(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5(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6(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7(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8(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9(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冠层
光量子密度
CO2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684
22-1100/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