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高寒草甸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种群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藏嵩草属寒冷中生密丛短根茎地下芽植物,在高寒生境中采用了以营养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繁殖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藏嵩草种子产量nA=200.1 m-2,但种子萌发率较低,室内和野外萌发率分别仅有4%和2%,经氢氧化钠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和6.7%,而剥去种皮后种子萌发率达47.3%,所以种皮坚硬是造成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进入种子库、保留至返青期且具有活性的种子仅占种子总数的31.49%;单位面积上理论实生苗数仅为1.26m-2,与此相反,藏嵩草营养繁殖所形成的新个体数为101.32 m2,远远多于种子萌发所形成的实生苗数.此外,藏嵩草营养繁殖效力也远高于有性繁殖效力,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83.46%(167).表1参7
推荐文章
藏嵩草和矮嵩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水分的响应
高寒湿地
藏嵩草
矮嵩草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高寒矮嵩草草甸冬季CO2释放特征
高寒草甸
生态系统呼吸
土壤呼吸
Q10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寒草甸藏嵩草种群繁殖对策的研究
来源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藏嵩草 无性系小株 繁殖效力 繁殖对策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2-3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Q948.15(24)
字数 37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687X.2001.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启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57 2609 30.0 50.0
2 周兴民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5 1087 16.0 25.0
3 邓自发 南通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11 243 7.0 11.0
4 谢晓玲 南通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10 213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212)
二级引证文献  (678)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7(3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08(6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09(6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0(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2(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3(6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4(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5(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3)
2016(7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7)
2017(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8(5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9(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寒草甸
藏嵩草
无性系小株
繁殖效力
繁殖对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6-687X
51-1482/Q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
62-15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8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96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