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清代对蒙政策及其对蒙旗土地垦殖的影响,结合当时科尔沁建置的时空特征,恢复了清代科尔沁土地垦殖典型时期的农耕北界,发现: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具有两次显著的北跃。其中,农垦的第一次扩展是在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请旨招垦"时期,导致农耕北界从清代初期的"柳条边墙"北上至今长春-四平-昌图以及敖汉、翁牛特旗南部,哲里木盟东南部、卓索图盟大部以及昭乌达盟南部变成农牧并举、以农为主的交错区。农耕的第二次发展是在清末时期,农垦推到洮儿河下游及西辽河两岸地区,此时的农耕北界北起黑龙江大庆县,经白城西、通辽北、开鲁县到林西县。今吉林省西部、辽宁省北部以及西辽河沿岸地带发展成为以农为主的农牧交错区。事实证明:清朝对蒙政策及其变化是导致科尔沁农耕北界跃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是科尔沁农牧交错区形成的重要人文条件。
推荐文章
施用草炭对科尔沁沙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草炭
科尔沁沙地
土壤改良
科尔沁沙地机械化杨树深栽造林试验
杨树
深栽
造林
机械化
科尔沁沙地风、水侵蚀原因及其动态研究
科尔沁沙地
侵蚀原因
动态
科尔沁沙地小叶杨物候期变化规律
科尔沁沙地
小叶杨
物候期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
来源期刊 地理科学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农耕北界 清代 科尔沁 垦殖 建置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0-235
页数 6页 分类号 F319
字数 5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90.2001.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雪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5 2366 26.0 48.0
2 乌兰图雅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5 217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85)
二级引证文献  (176)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9(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农耕北界
清代
科尔沁
垦殖
建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科学
月刊
1000-0690
22-1124/P
16开
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8-3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2636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