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砂山组的底 部,与砂岩、泥 岩呈不等厚互层,单层厚度0.5~3 m,累计厚度可达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 溶孔发育,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物性最好,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 叠层灰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 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推荐文章
柴西地区油砂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柴西地区
油砂山组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凝析气藏裂缝性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
地南翼山油田
裂缝性储集层
评价
分布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
跃进地区
含油藻丘灰岩
混合水白云化
淡水淋溶
孔喉组合
柴达木盆地西部西岔沟剖面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部
西岔沟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区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花土沟油区 上干柴沟组 下油砂山组 藻纹层灰岩 藻叠层灰岩 储层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2.23
字数 3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01.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寿建峰 8 201 6.0 8.0
2 沈安江 6 171 5.0 6.0
3 斯春松 3 81 3.0 3.0
4 王少依 4 115 4.0 4.0
5 陈子火斗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1 2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346)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9(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0(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3(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4(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8(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花土沟油区
上干柴沟组
下油砂山组
藻纹层灰岩
藻叠层灰岩
储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