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这篇引起较多争议的小说以极端的构想视角和近乎黑色幽默的夸张方式描写了主人公的灾难感.陌生是其对生存灾难最切身的感受,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主题.阴暗森然的极端描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融严肃与诙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畸形相斥的手法使小说表现的冲突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咄咄逼人的想象空间;讽刺是结构作品、烘托主题的有效手段.贝恩哈德追求的是以极端凝聚的表现手法,再现一个趋于极端和荒谬的现实.
推荐文章
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评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纯朴
自然主义
民族文学风格
心理分析
诗意的语言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莫泊桑
短篇小说
艺术特色
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评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纯朴
自然主义
民族文学风格
心理分析
诗意的语言
比较分析欧·亨利与余华短篇小说的结尾设置
欧·亨利
余华
短篇小说结尾
文艺共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谁之罪?--也评托马斯·贝恩哈德的短篇小说《因斯布鲁克商人儿子之罪》
来源期刊 外国文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极端的阴暗描写 严肃与诙谐 超清晰可辨性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外国争议作家·作品评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2
页数 6页 分类号 I516
字数 7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5529.2001.03.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瑞祥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13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极端的阴暗描写
严肃与诙谐
超清晰可辨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文学
双月刊
1002-5529
11-1248/I
16开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2-45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63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