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1998年和1999年南方水稻区域试验早籼早中熟组的产量数据为资料,采用朱军等[1]提出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产量的稳定性表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份×地点互作效应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地点效应、年份效应.中组1号产量显著高于浙852(CK1).此外还分析了各品种(组合)产量对环境指数的敏感程度和稳定性表现.
推荐文章
早籼优质稻新品种玉丝占
优质稻
玉丝占
选育
应用
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桂丰6号
早籼
桂丰6号
优质稻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粳稻
新稻19号
产量构成
农艺性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方稻区早籼新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来源期刊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早籼 产量 年份×地点互作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Q948
字数 15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5/j.issn.1674-3563.2001.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加付 温州师范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系 13 77 6.0 8.0
2 李道品 26 24 4.0 4.0
3 朱献丰 1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籼
产量
年份×地点互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674-3563
33-1344/N
大16开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