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关于"60年代",几年前曾喧嚣了一阵。那时我自认为是70年代的人,觉得"60年代"这个名词充满往事如尘的灰暗色彩,离自己很远似的。后来读了李皖的《我们这一代》,才惊觉"这一代"更确切的是指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出生的一批人。自己也位列其中。于是,当许晖主编的《"六十年代"气质》一跃入眼帘,便觉得异常的亲切了。在书中,许多人都说:"描述自己是难的。"但他们还是努力回过头去,从孤独的童年开始,重新丈量自己的路程,让这群在碎片中成长的一代像历史的拓片曝晒在现实的阳光下。当这代人脸孔还很年轻时,心境就莫名其妙地苍老了。瞻前顾后,这代人有些自卑:没有经历可以炫耀,也没有青春可供挥霍。想起要张扬个性时,已经老了;老了该回忆时,又找不出什么可以津津乐道。"这—代"是无名的一代,是被时代忽略的—代。世界从理想主义迅速蜕变成物质主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答案在风中——读《“六十年代”气质》
来源期刊 全国新书目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1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7.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全国新书目
月刊
0578-073X
11-1683/G2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62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