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垂直梯度的生态意义,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植被垂直样带调查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寻找了区系平衡点的位置;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老岭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但仍反映了与热带区系的历史联系,有强烈的区域性;②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地中海-中亚中心和东亚中心4组,各组区系成分的垂直梯度特征不同;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平衡点大致位于海拔650 m;③区系成分构成和属的物种数量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了植物区系构成与山地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对应的格局。
推荐文章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阴条岭
种子植物
区系
区系指数
秦岭豆科植物区系分析
秦岭
豆科
植物区系
萍乡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植物区系
性质
特点
保护
利用
萍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峡大老岭植物区系的垂直梯度分析
来源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三峡大老岭 植物区系分析 地理成分 垂直梯度 数量分类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0-268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49
字数 704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新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2 4413 32.0 66.0
2 金义兴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6 220 5.0 6.0
3 沈泽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16 692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82)
二级引证文献  (278)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0(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3(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5(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8(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9(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峡大老岭
植物区系分析
地理成分
垂直梯度
数量分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分类学报
双月刊
1674-4918
11-5779/Q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中科院植物所内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53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