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筛选出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实用物化药剂, 1999年早季对不同配方的分蘖调节剂进行了大田控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化控剂普遍具有较高的控蘖强度,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但以不同类型药剂组配的调节剂表现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复方优于单方,其中以1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大,每穗粒数多,但有效穗较对照减少;以2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较大,每穗粒数较对照略有减少,但有效穗数差异很小;而以1~7号药剂复配的部分调节剂,以C105,C145,C025,C175,C125和C135的控蘖强度大(较大),水稻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增加,结实性状好,有效穗数差异不明显,对纹枯病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的提高.
推荐文章
机插早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研究
机插早稻
分蘖特性
成穗规律
基本苗
参数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细胞保护酶
氮磷钾累积
分蘖动态
节位产量
双季超级早稻分蘖期温度适宜性指标
超级早稻
分蘖期
温度适宜性
指标
早稻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配套控制技术研究
早稻
白背飞虱
灾变规律
控制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稻分蘖化学控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化学调控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农作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5-4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1.048
字数 23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1032.2001.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04 4148 37.0 55.0
2 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119 1344 19.0 33.0
3 周美兰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2 311 8.0 17.0
4 李小勇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9 150 7.0 9.0
5 周连玉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86)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分蘖
化学调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1032
43-1257/S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42-157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8
总下载数(次)
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