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孤东油田七区西油藏埋藏浅,储集层胶结疏松、渗透率高,粒度多为正韵律分布,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砂严重,特别是实施强注强采方案后出砂程度加剧,一些井间形成了特高渗透带(即大孔道)。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孔道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油层渗透率、岩石胶结程度、流体黏度、开采速率)。由于用示踪剂诊断大孔道不经济,所以提出了利用生产数据诊断、描述大孔道的方法。用灰色理论计算各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以诊断大孔道的存在;并利用简化的数学模型,计算大孔道参数(方向、厚度、渗透率、孔喉尺寸等)。编制了具有以上功能的软件,利用该软件解释孤东油田七区西油藏42井组单元的油、水井290井次,诊断出124口井存在大孔道,与实验区块示踪剂实验结果吻合。图1表1参8(窦之林摘)
推荐文章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定量描述初步研究
疏松砂岩油藏
大孔道
灰色理论
定量描述
测井资料识别大孔道的方法研究
大孔道
测井资料
识别方法
同位素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定性识别新方法研究
大孔道
定性识别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渗透储集层 出砂 孔隙喉道 实验室 物理模拟 机理 生产统计 灰色系统 井下诊断 参数 计算机程序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油藏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4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1.0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琦华 22 1109 13.0 22.0
2 吴胜和 29 1783 19.0 29.0
3 周丽清 4 26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0)
同被引文献  (317)
二级引证文献  (1388)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6(52)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07(69)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08(5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09(98)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83)
2010(96)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84)
2011(97)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85)
2012(12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12)
2013(123)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12)
2014(119)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07)
2015(1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4)
2016(1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3)
2017(169)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56)
2018(1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5)
2019(1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1)
2020(4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渗透储集层
出砂
孔隙喉道
实验室
物理模拟
机理
生产统计
灰色系统
井下诊断
参数
计算机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