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安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24~6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A组(单用安氟醚组,n=25)、B组(安氟醚加电针刺组,n=25)两组.两组病人予以口咽表面麻醉,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连接循环紧闭麻醉机吸入安氟醚,B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致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 min,采用疏密波、2/15 Hz频率、刺激强度2~4 mA(以病人耐受为宜),根据Egger描述的MAC测定方法,测定两组MAC.结果:A组MAC值为1.67 V%,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B组由于电针刺的介入,MAC值显著下降,MAC值为1.15 V%,大约下降31%,与A组比较P<0.01,与我们以往采用针刺复合安氟醚临床全麻结果相似.结论:电针刺镇痛作用肯定,与安氟醚复合应用能降低安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推荐文章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地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瑞芬太尼
地氟醚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利多卡因
注射,静脉内
麻醉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七氟烷
异氟醚和安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
异氟醚
安氟醚
海马
脑薄片
膜片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对安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
页数 1页 分类号 R24
字数 4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07.2001.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育民 四川省肿瘤医院麻醉科 40 197 8.0 11.0
2 魏湘华 四川省肿瘤医院麻醉科 9 22 3.0 4.0
3 尹志礼 四川省肿瘤医院麻醉科 9 56 5.0 7.0
4 郝冰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