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SD大鼠30只,25只为试验组,5只为对照组.在三维立体定向仪上用微量注射器将6-OHDA 32μg分两点注射入右侧纹状体,每周检测动物的旋转行为,第1周动物没有出现旋转行为,第2周动物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随后缓慢上升;至术后5周才升至较高的水平并保持平稳.其中有15只动物达到或超过了7 r/min这一通常采用的标准,模型成功率达60%.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显示: 术后第1周至第5周右侧黑质TH免疫反应细胞逐渐减少,各个时期的右侧黑质TH免疫反应细胞较对侧明显减少.采用此方法建立的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更加符合临床PD病人的病程进展并明显提高成功率.
推荐文章
帕金森氏病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分析
帕金森氏病
实验动物
模型
建立方法
分析
大鼠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扭转牙
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
正畸
牙根扭转动物模型
复发距离
大鼠
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建模方法
模型特点
研究进展
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的建立
压力性尿失禁
动物模型
阴道扩张
卵巢切除
尿动力学
腹漏尿点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科技通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动物模型 6-OHDA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1
字数 24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119.2001.06.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树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 268 1461 17.0 25.0
2 詹仁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73 425 10.0 18.0
3 周永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46 360 8.0 18.0
4 张家兴 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17 3.0 4.0
5 许德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20 97 6.0 9.0
6 郑杰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7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帕金森氏病
动物模型
6-OHD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通报
月刊
1001-7119
33-1079/N
大16开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省科技馆东门6楼
32-9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7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379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