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低密度等离子体,计算了铁(Fe)、镍(Ni)两种等离子体的伴线j(1s22p 2 P3/2-1s2p2 2D5/2)与共振线w(1s2 1S0-1s2p 1 P1)相对强度随温度变化关系,根据此关系从理论上得到电子温度,为实验诊断电子温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计算时,对共振线w进行了修正,这些修正分别来自未分辨伴线对w的贡献、类锂离子电离及类氢离子复合对w的影响,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共振线w的强度。同时用Hartree-Fork-Relativistic (HFR)方法计算了伴线因子和波长,从而得到伴线强度。
推荐文章
温度、密度对目标等离子体隐身效果影响的FDTD分析
等离子体隐身
雷达散射截面
等离子体
电磁波
FDTD
激光与陡峭密度梯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电子加热机制研究
超短超强激光
等离子体
电子
等离子体尾场
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诊断
爆炸力学
电子温度
超高速碰撞
等离子体
扫描Langmuir探针
LY12铝
氢的高密度等离子体物态方程
等离子体
物态方程
TF等效电离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密度Fe、Ni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电子温度 伴线 共振线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O536
字数 20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087.2001.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志坚 101 433 12.0 16.0
2 程新路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174 597 12.0 14.0
3 杨向东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278 1103 14.0 21.0
4 李三伟 21 71 5.0 8.0
5 王洪斌 2 3 1.0 1.0
6 汪春梅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6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子温度
伴线
共振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9-3087
51-1773/TB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2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24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