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数学模型基本上都是基于平推流反应器的假设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其内部流动、传热以及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偏离平推流较大,所以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必须用装置因数去校正,表现出较强的经验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进行多维微分模拟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把反应器结构尺寸,物流入口条件,流动特征及传热特征等影响考虑进来,把流动、传热、传质、裂化反应以及湍流脉动作用全部纳入模型中,建立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的流动反应综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提升管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及油气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组分分布,从而揭示工业提升管反应器内的化学工程信息。这些数据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的设计、操作优化及新技术的实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推荐文章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流动
反应
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渣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组成分布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
流动反应模型
集总反应动力学
热交换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不可测输入的在线观测
催化裂化装置
非线性系统
观测器
不可测输入
下行床反应器内催化裂化过程的CFD模拟
下行床
催化裂化
集总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数学模拟新方法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数学模拟 两相流动 传热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计算机化工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624.4+1
字数 47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160.2001.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春明 155 2478 26.0 38.0
2 高金森 73 1226 23.0 30.0
3 林世雄 18 161 9.0 12.0
4 杨光华 8 185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数学模拟
两相流动
传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