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深松技术是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此技术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是通过深松机具作业达到深松土壤的目的,一般深松深度以30~40cm为宜(而通常犁耕深度仅为10cm左右).深松后,不仅能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的渗透性能,营造"地下水库",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早地蓄水保墒性能,从而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而且在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防治水土流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我所于1999~2000年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红壤旱地,试验在东乡县国家红壤试验基地和江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进行,对照组的土壤用犁耕,通过对晚大豆、花生、玉米等早作物在不同深松深度(分别为40、30、20cm)条件下的对比试验来看,深松后在蓄水抗旱、节本增产方面的效益极为显著,现分述如下.
推荐文章
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
红壤旱地
多熟种植
灰色关联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红壤旱地花生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红壤
旱地
花生
抗旱措施
高产
栽培
红壤旱地稻草覆盖对夏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稻草覆盖
季节性干旱
土壤有效水含量
光合性能
玉米产量
不同抗旱措施对旱作农田增产效益的分析
抗旱
措施
早作农田
增产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壤旱地深松的抗旱增产效益显著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
页数 1页 分类号 S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宏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21 51 5.0 6.0
2 何小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5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商界城乡致富
月刊
1004-7395
36-1286/S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68号中安国际大厦13层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