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和病理诊断率。方法收集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除脉络膜外)6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和口腔黏膜33例,头颈部皮肤 3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2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6例为活检(咬取、切除)标本。复习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42例进行S-100、HMB45和NS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在68例中,手术切除者52例,其中有13例行补充放疗,21例进行了化疗;单纯放疗10例;拒绝治疗6例。在获得随诊的56例中,存活5年以上者12例,其中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9例,占75.0%;鼻腔及口腔黏膜者3例,占25.0%。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生于鼻腔和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明显比发生在头颈部皮肤的差。
推荐文章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
头颈部
黏膜
恶性黑色素瘤
分期
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头颈部
黑色素瘤/诊断
黑色素瘤/外科
预后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9例临床分析
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小体
鼻腔
鼻窦
外科,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肿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病理学 黑色素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6-2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33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3-3766.2001.03.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定泰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7 27 3.0 5.0
2 夏和顺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颈部肿瘤/病理学
黑色素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肿瘤杂志
月刊
0253-3766
11-2152/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
2-47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88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720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