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动物模型,观察休克时机体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从细胞水平上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机体缺血缺氧不可逆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休克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家犬制成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后30 min、60 min、120 min测定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力、肺血流阻力等血液动力学指标,于120 min时取其胸主动脉条做离体血管条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和内皮细胞中NO含量和ET含量等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结果: 低血容量性休克后 60 min,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表现为肺血流阻力升高、肺动脉压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P<0.01),以上指标于120 min时达最高值.离体血管条测定表明血管内皮乙酰胆碱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P<0.05),内皮细胞中NO含量明显减少,而ET含量明显升高(P<0. 01),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明显下降.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展,犬体内内环境迅速恶化,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血流动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致微血管阻塞,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因缺血缺氧而呈收缩状态,内皮收缩因子ET增多,内皮舒张因子NO减少,造成血管阻力增大;血管内皮功能因缺血缺氧严重下降,造成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从而使血管持续处于强烈收缩状态,使组织细胞进一步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 是导致休克向不可逆性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可造成体内内环境严重恶化,血液动力学变化导致了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功能下降,造成血管收缩致微循环障碍,是导致休克向不可逆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防治休克时要积极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及加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是提高休克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推荐文章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血液动力学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血液动力学
血管重构
内皮功能
信号转导
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血流动力学调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屏障
血流动力学
动脉内膜破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血容量性休克时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全休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9
页数 1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0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718.2001.11.05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文卓 潍坊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31 106 6.0 7.0
2 宫海民 潍维坊市中医院内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月刊
1000-4718
44-1187/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46-9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