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水盐动态分析
柴达木盆地
弃耕地
水盐动态
灌溉和施氮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氮互作
河西走廊
紫花苜蓿
产量构成
水分利用效率
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的思考
生态建设
重点生态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小麦生产现状及对策
柴达木盆地
小麦
现状
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来源期刊 中国草地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退化弃耕地 紫花苜蓿 生物量动态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41
字数 28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5021.2001.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启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57 2609 30.0 50.0
2 彭宏春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6 96 3.0 6.0
3 牛东玲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9 204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128)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达木盆地
退化弃耕地
紫花苜蓿
生物量动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草地学报
双月刊
1673-5021
15-1344/S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16-3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9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16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