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前十字韧带重建后两种韧带止点(腱-骨愈合和骨-骨愈合)的转归。方法切除犬前十字韧带,游离髌腱中1/3,远端带胫骨骨块,近端取髌前筋膜。重建前十字韧带时,将髌前筋膜置于股骨隧道,建立腱-骨愈合模型;将胫骨骨块置于胫骨隧道,建立骨-骨愈合的模型。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前十字韧带重建后这两种韧带止点在术后 1.5、3、6、12个月时的组织学表现。结果正常前十字韧带止点具有四层移行结构,即韧带组织、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和骨组织,在纤维软骨和钙化软骨两者之间可见规律的"潮线"。骨-骨愈合在一年时有类似韧带止点的移行结构,但四层结构分界不明显,没有"潮线"形成。腱-骨愈合在一年时可见分界清楚的韧带止点四层结构,"潮线"也比较规律。结论腱-骨愈合的转归成熟比骨-骨愈合快。
推荐文章
关节镜下可吸收交叉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
关节镜
可吸收交叉钉
ACL重建
腘绳肌腱
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实验分析
保留胫骨止点
兔半腱肌
重建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十字韧带损伤
冲击波
超短波
康复训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十字韧带重建后止点转归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7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3-2352.2001.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青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 125 887 17.0 22.0
2 崔国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81 694 14.0 21.0
3 林共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13 134 5.0 11.0
4 曲绵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7 112 6.0 7.0
5 滕华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1 3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42)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7(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交叉韧带
腱损伤
外科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