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莺歌海盆地是发育在古红河断裂带之上的新生代盆地,晚第三纪的构造运动触发了盆地中热流体自超压封存箱向外大规模突破,使热流体及泥质的活动具有规律性成群成带的特征.本次实验基于相似理论,在对盆地的演化史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晚第三纪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三维泥料模拟,证实了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派生的拉分效应控制了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的构造活动,而晚第三纪的构造活动又是雁列式断裂展布及底辟体分布的主导因素.
推荐文章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反转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莺歌海盆地
构造反转作用
构造-沉积迁移
油气聚集
晋陕蒙交界地区晚第三纪沉积特征与地貌演化
地貌演化
晚第三纪沉积类型
古水系
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古地理及沉积演化
珠口盆地
第三纪
岩相占地理
沉积演化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演化动力学特征
层序地层学
断陷盆地
演化
动力地质学
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构造特征的三维泥料模拟实验及其动力学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模拟 构造演化 右旋 雁列式张裂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541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4
字数 56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1.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寅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6 1952 25.0 42.0
2 殷秀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57 1020 21.0 28.0
3 李思田 55 2071 21.0 45.0
4 王砚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63)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莺歌海盆地
模拟
构造演化
右旋
雁列式张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