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雹云模式,对河南南阳1999年5月9日一次降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云内存在过冷水累积区,冰雹在过冷水累积区长大;使用不同催化方案催化后,均能起到减少地面降雹的作用,但是在雹云形成的不同时间、不同的催化部位和使用不同的催化剂量,其消雹效果不一样,在冰雹形成前于过冷水累积区催化效果最好.
推荐文章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两块雹云防雹效果对比分析
冰雹云
回波顶高
降雹环境
防雹效果
中国半干旱地区成雹机制的数值研究
半干旱地区
冰雹云
云微物理结构
成雹机制
数值模拟
利用闪电信号进行雹云的识别和定位
雹云定位
声测定位
声传感器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雹云成雹机制及最佳催化方案的数值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三维雹云模式 成雹机制 最佳催化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人工影响天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P426.64+1|P482
字数 25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148.2001.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子华 24 1141 18.0 24.0
2 黄毅梅 14 207 5.0 14.0
3 周毓荃 6 21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雹云模式
成雹机制
最佳催化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与环境科学
季刊
1673-7148
41-1386/P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0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2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