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25例AD患者、24例AD患者和22名正常老年人(NC)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VD组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出现率增多(VD组79%,NC组32%,X2值10.47,P<0.01).与NC组相比,VD组CNV早成分M1、晚成分M2潜伏期延长,反应时间延迟,且与其认知功能评定(MMSE评分)相关.VD组早成分M1波幅下降(P<0.01).与NC相比,VD组和VD组P300均有多指标变异,且为同一方向即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下降,但变异程度AD组更趋明显.与VD组相比,AD组在C2区域,靶P2、N2潜伏期上延迟,靶P2波幅下降.结论这些改变与其认知功能评定(MMSE评分)相关.分析P200的不同成分可能对鉴别AD和VD类型有意义.ERP是评定老年痴呆如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血管性
脑图
脑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比较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神经影像学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比较
阿尔比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临床研究
病理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及正常老人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CNV P300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性痴呆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4-30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1.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兴时 124 840 15.0 23.0
2 楼翡璎 36 251 9.0 14.0
3 王继军 6 26 3.0 5.0
4 梁建华 21 182 7.0 13.0
5 鲁家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NV
P300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性痴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