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定放射性液体球囊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经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后,一侧行32P或90Y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作治疗,另一侧以假源(充盈造影剂的液体球囊)未经治疗作对照。5周后重复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影像学改变;原位固定取材后,分析血管断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以了解血管壁细胞的增殖情况;行胶原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情况。结果 造影可见兔髂动脉经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后未经治疗的靶血管段明显狭窄,平均狭窄程度达77%;血管壁吸收剂量为24 Gy的靶血管段无明显狭窄或仅轻度狭窄(平均狭窄程度为12%),16 Gy者为30%,8 Gy者为76%。兔髂动脉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可见:血管壁吸收剂量为24 Gy和16 Gy的靶血管段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分别与其自身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 Gy者与其自身对照血管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NA染色可见:对照血管段,血管壁吸收剂量为8 Gy、16 Gy及24 Gy血管段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4±5)%、(77±3)%、(44±5)%和(21±6)%,除对照血管段和8 Gy血管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未发现与放射治疗相关的不良病理改变。结论 放射性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表现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壁过度扩张后细胞的增殖,分泌功能和改善血管重塑形成。
推荐文章
PTA后再狭窄的血管内放射治疗研究现状
近距离放射疗法
血管成形术,气囊
再狭窄
评价研究
动物,实验
放射治疗剂量
治疗结果
雌激素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放射学,介入性
血管重塑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血管重塑
再狭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近距离照射 再狭窄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34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01.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霍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409 4220 30.0 51.0
2 朱国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18 127 8.0 11.0
3 陈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160 877 14.0 23.0
4 王日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10 49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距离照射
再狭窄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月刊
1004-8812
11-315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82-66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