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前臂桡骨骨密度值的遗传度大小及其在年龄上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统一的问卷收集443对5~55岁女性双胞胎的人口学特征及环境资料,利用Norland公司生产的周末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pDEXA)测量前臂桡骨骨密度.将研究对象分成5~,20~,35~三个年龄组,根据经典的双生子模型进行遗传度分析.结果同卵双生子(MZ)为272对,异卵双生子(DZ)为171对;经t检验,5~及20~年龄组中MZ的骨密度对内差值显著性小于DZ;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Z及DZ的对内均方显著性低于对间均方,这种趋势在MZ中更为显著;另我们发现各年龄组中MZ对内相关系数均大于DZ,MZ的对内相关系数随年龄呈显著性降低;MZ与DZ对内相关系数的差异随年龄而降低;根据Falconer公式,前臂桡骨骨密度遗传度介于0.2~0.6之间,平均遗传度值为0.474,5~年龄组及20~年龄组的遗传度略高于35~年龄组.结论遗传因素与前臂骨密度值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且遗传度值随年龄有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
267对双生子机能和形态遗传度分析
机能
形态
遗传度
分析
双生子胰岛素敏感性的遗传度估计
代谢疾病/遗传学
胰岛素抗药性
双生
儿童青少年双生子胰岛素敏感性的遗传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胰岛素
人体质量指数
双生研究
儿童
青少年
267对双生子机能和形态遗传度分析
机能
形态
遗传度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绝经前女性双生子前臂桡骨骨密度的遗传度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密度 双生子模型 对内相关系数 遗传度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19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3
字数 45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108.2001.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洪秀梅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1 3 1.0 1.0
2 王大勇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1 3 1.0 1.0
3 倪佳桐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1 3 1.0 1.0
4 李志平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1 3 1.0 1.0
5 袁森林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1 3 1.0 1.0
6 徐希平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密度
双生子模型
对内相关系数
遗传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月刊
1006-7108
11-3701/R
大16开
北京望京西园三区325楼丙单元601
82-198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0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76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