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对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是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及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5个环节,以及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电子政务、黄河网等7方面的内容."数字黄河"工程的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基础数据库.要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统一组织、做好规划、确保投入、应用牵引.
推荐文章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
内容
需求
概念
建设
标准体系
"数字黄河"工程
"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框架及工程进展
黄河流域
数字黄河
防汛减灾
决策支持
GIS
RS
GPS
建设"模型黄河"数字化工程
工程规划
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
数据存储
数据处理
"模型黄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信息化 工程建设 基本概念 基础平台 保障措施 数字黄河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X2|TV882.1
字数 81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01.1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国英 48 508 13.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5)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信息化
工程建设
基本概念
基础平台
保障措施
数字黄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