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气囊扩张和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通过症状、食道动力学指标的检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两个治疗组:扩张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5.5岁,平均病程3.5年.注射组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6.8岁,平均病程4.2年.所有患者均经X线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两组具有可比性.扩张组在内镜监视下将直径35mm的kigif lex气囊沿导丝方向插入并置于贲门部,充气使其膨胀,压力为10~12psi,扩张持续时间2m in,放气间隔2min,共2~3次.注射组通过食道测压了解LES位置,并在内镜监视下,于LES 内4~5点环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每点20 IU,共100 IU.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月、12月行食道钡餐、胃镜检查,并采用BioLAB液态多导胃肠动力监测仪进行食道测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改善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扩张组18例患者,1次扩张症状缓解达1年的有15例,3 例患者行两次扩张.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纵行撕裂,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多痛.注射组13例患者,1次注射症状缓解达1年的有6例,4例患者因症状复发行2次注射,3例行3次注射.术中仅有少量渗血,无粘膜撕裂,胸痛.X线检查:术后1月两组X线钡剂检查均通过顺利.术后1 2月中扩张组3例出现程度不等钡剂淤滞,注射组有7例出现程度不等淤滞.胃镜检查:术后1 月两组食管腔内均未见滞留液,术后12月中扩张组有3例出现液体滞留,注射组有7例出现液体滞留.2.食管测压结果:我们在治疗前1月和治疗后1月、12月对患者下食道括约肌压力( LESP)和松弛压(LESRP)进行测量.分别对两组患者LESP及LESRP进行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 两组在治疗后1月LESR及LESRP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是因LES松弛障碍所致,病因不明.肉毒杆菌毒素可通过阻止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引起突触前神经肌肉阻滞,引起局限性的肌肉瘫痪,从而选择性减弱肌肉张力.两种方法治疗后,近期症状缓解率相近,而BT注射远期治疗及其安全性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推荐文章
经超声内镜引导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超声检查
内镜检查
贲门失弛缓症
肉毒素类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及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比较研究
贲门失迟缓症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
气囊扩张术
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
支架
下食管括约肌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及远期疗效--附75例报告
气囊扩张术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32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及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z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
页数 1页 分类号 R57
字数 9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1.z1.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174 1190 17.0 24.0
2 林琳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261 3025 29.0 43.0
3 赵志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86 775 16.0 24.0
4 殷咏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62 412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