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  90例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异丙酚(P)组,硫喷妥钠(S)组,乙咪酯(E)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注P、S或E,琥珀胆碱1.5 mg/kg、芬太尼2 μ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  3 组血压(SBP、DBP、MAP)诱导后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其中P组对血压的影响最小,E组最剧.心率(HR)P组较稳定,S组诱导后持续性增快,插管内5 min渐恢复,E组在插管即刻、1 min显著性增快.脉率血氧饱和度(SpO2)各时值、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P组诱导后、插管后1 min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丙酚对循环的抑制轻于硫喷妥钠,对减轻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优于乙咪酯,是目前应用较多、较好的全麻诱导药.
推荐文章
婴幼儿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麻醉恢复期
过度通气对异丙酚麻醉作用的影响
异丙酚
靶控输注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脑电双频谱指数
异丙酚麻醉诱导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异丙酚
硫喷妥钠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异丙酚麻醉诱导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
来源期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异丙酚 硫喷妥钠 乙咪酯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14.2+4
字数 10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611.2001.03.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保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126 697 14.0 21.0
2 韩冲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42 184 8.0 11.0
3 汪祖巾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11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丙酚
硫喷妥钠
乙咪酯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7-6611
14-1216/R
大16开
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22-11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80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