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违约就通常意义而言,指的是当事人对合同约定义务的违反,其最直接的法律后果是造成另一方当事人可能丧失通过合同取得的利益,进而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国家通常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制止和制裁违约行为,确保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由于合同的义务性质不同,因此对不同义务的违反,势必造成违约行为的形式不同,即违约形态的不同.但是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法律对违约的形态并没有作统一的界定.因此,对违约形态的探讨,对审判实践有实际意义.
推荐文章
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合约的违约救济研究
基础设施特许经营
不完全性合约
违约救济
效率
“失海”渔民的权益缺失与法律救济
“失海”渔民
渔业权
法律救济
解决我国目的港无人提货问题的法律救济及建议
海商法
海关法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目的港
无人提货
法律救济
理性主义视角下中国古代的 违约及强制实际履行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违约形态
强制实际履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略论违约的形态及法律救济
来源期刊 法律适用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法官说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仰豪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律适用
半月刊
1004-7884
11-3126/D
大16开
北京市通州区天成桥甲1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4
总下载数(次)
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