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颅脑伤的作用机理.采用颅脑伤模型,电针治伤,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观察电针对颅脑伤时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 ,随机分为:(1)颅脑伤组,(2)颅脑伤+电针组,(3)对照组.分别于8 h、18 h、24 h、 3 d、5 d、和7 d取材.电针选用督脉经穴-百汇和大椎,疏密波,时间15 min,每日一次共 7 d .所有标本经10%甲醛灌注固定,蔗糖脱水过夜,下丘脑、海马冰冻切片,用漂浮法进行SS- mRNA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显色,镜下以测微尺对SS-mRNA杂交阳性细胞数进行计数测定.实验数据采用Origin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大鼠下丘脑SS-mRN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周核.在颅脑伤早期(8 h),在下丘脑室周核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出现下降,尤其伤侧减少明显.在针刺治疗后可见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恢复.在海马SS-mRNA 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CA4区.颅脑伤时SS-mRNA阳性神经元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且数目及密度有所增加,尤其在CA1区.针刺治疗组可见SS-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较颅脑伤组减少.[ HTH〗讨论:颅脑伤早期(2-72 h)S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室周核分布明显减少.结合资料分析,SS对颅脑伤可能起类似阿片肽的镇痛作用.而在海马SS-mRNA基因表达有所增加,尤其表现在CA1.该结果提示海马SS神经元所能通过增加SS-mRNA基因表达,释放SS兴奋海马的锥体细胞和对GABA抑制,发挥与兴奋性氨基酸相类似的作用而参与颅脑伤的发病机理.经针刺治疗颅脑伤后,下丘脑室周核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恢复,而在海马SS-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较颅脑伤组减少,表明电针可能通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中SS紊乱而发挥治疗作用. 结论:1.针刺对SS在颅脑伤中的缓解作用起协同效应;2.针刺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SS-mRNA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颅脑伤时生长抑素mRNA表达及电针对其影响
颅脑伤
生长抑素
电针
原位杂交
大鼠
电针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新生神经元生长抑素表达的影响
癫痫
海马
新生神经元
电针
5-溴脱氧尿核苷
生长抑素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电针
血糖
学习记忆
海马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电针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生长抑素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抑郁症
电针
海马
生长抑素
免疫反应活性
基因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对大鼠颅脑伤SS-mRNA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全休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
页数 1页 分类号 R3
字数 19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718.2001.11.1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盛春宁 南京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12 35 4.0 5.0
2 骆云 南京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10 35 4.0 5.0
3 苏志达 南京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8 23 4.0 4.0
4 刘平 南京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9 40 4.0 6.0
5 陈泳宏 南京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8 25 3.0 5.0
6 张留保 南京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月刊
1000-4718
44-1187/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46-9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