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对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 家兔54只,分为A、B、C、 D 4组.B、C、D 3组分别制作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EDH)、硬膜下血肿(subdu ral he matoma, SDH)及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ICH)实验性家兔颅内血肿动物模型.C T观察各血肿的动态改变,同时检测早期不同血肿周围VWF的表达.结果: 3组中以D组ICH吸收最快,其血肿周围新生血管数量最多(P<0.05).结论: 颅内血肿形成后,其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血肿的自身溶解、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文章
颅内血肿微创术的手术配合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手术配合
高血压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发颅内再出血的病例分析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颅内再出血
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外伤
多发性颅内血肿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颅内血肿吸收速度比较及VWF的表达
来源期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内血肿 CT VWF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系列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5-6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9.41
字数 16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825.2001.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云汉 河南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29 97 6.0 8.0
2 苏芳忠 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2 29 3.0 4.0
3 杨金庆 中原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 12 40 4.0 5.0
4 陶胜忠 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6 31 3.0 5.0
5 冯广森 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5 10 2.0 3.0
6 刘郑和 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内血肿
CT
VWF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