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田间采集玉米矮花叶病标样,常规摩擦接种检测,几个分离物寄主范围局限于禾本科植物,可汁液摩擦、蚜虫(棉蚜和桃蚜)传毒、种子带毒(带毒率3%)。病叶汁液体外稳定性测定稀释限点(DEP)为10-3~10-4、失毒温度(TIP)为55~60℃、体外存活期(LIV)为1~2 d。病毒粒子线状约430~750×13~15 nm,病叶超薄切片内可见风轮状、环状内含体。病毒提纯制剂紫外最大吸收为262 nm,最小吸收为245 nm,A260/A280=1.2,病毒提纯制剂制备抗血清与MDMV-B(对照为北京分离物)和所采集的其它分离物均呈阳性反应。以朝阳、大连两分离物病毒RNA为模板,按文献报道的MDMV-B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反转录PCR,cDNA序列分析表明,和已报道的MDMV-B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率达98.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氨基酸差异,其同源率为99.4%。通过病原鉴定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cDNA序列分析,结果认为引起辽宁地区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病毒是MDMV,其流行株系为B株系。
推荐文章
辽宁省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及株系鉴定
玉米矮花叶病毒
毒原鉴定
电镜观察
CP基因序列分析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
辽宁分离物
序列分析
玉米抗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QTL定位
玉米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位点
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宁省玉米矮花叶病毒原鉴定及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期刊 玉米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毒原鉴定 序列分析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植保土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3|S432.4
字数 32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906.2001.01.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利佳 201 3121 29.0 45.0
2 姜华 55 481 13.0 19.0
3 陆敏 7 105 5.0 7.0
4 刘维志 34 228 8.0 13.0
5 韦石泉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矮花叶病
毒原鉴定
序列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玉米科学
双月刊
1005-0906
22-1201/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12-13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92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