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腹横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1)腹横肌肌性部厚度平均为(0.98±0.22)mm,与腱膜部移行处的长度平均为(10.35±1.78)cm,平脐高度的宽度平均为(4.88±1.05)cm,腱膜部平均宽度(2.62±0.51)cm.2)腹横肌血供为多源性,由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旋髂深动脉升支供血,位置恒定.结论:设计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具有可行性.
推荐文章
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
贲门癌
手术治疗
器械吻合
经腹-左膈肌切口行贲门癌根治术
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经腹-左膈肌切口
颈横和锁骨上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应用解剖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神经移植
面神经
应用解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横肌修复膈缺损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腹横肌瓣 转位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5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6.2
字数 21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01.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大航 北华大学医学院 124 309 9.0 13.0
2 刘海燕 北华大学医学院 16 26 4.0 5.0
3 李祥鹏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3 35 3.0 5.0
4 薛延军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4 41 4.0 6.0
5 韩晓红 6 5 1.0 2.0
6 奚林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横肌瓣
转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康医学
半月刊
1672-0369
11-491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73号 南楼526室
82-503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27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652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