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维吾尔族患者涎腺恶性肿瘤1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11例及涎腺非肿瘤组织10例的p185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及变化,探讨抑癌基因p16(表达产物为p16蛋白)、原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为p185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涎腺肿瘤患者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涎腺恶性肿瘤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本研究得出:(1)免疫组化法检测p185及p16蛋白的表达,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涎腺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2)p185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有关.
推荐文章
涎腺肿瘤组织中P185蛋白的表达
P185蛋白
neu基因
涎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16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基因表达
P16蛋白
P53蛋白
绒毛膜绒毛
葡萄胎
滋养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乳腺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
p16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化
舌鳞状细胞癌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舌鳞状细胞癌
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涎腺肿瘤患者中p185蛋白和p16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地方病通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免疫组化 p185蛋白 p16蛋白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与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8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29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711.2001.04.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关晓航 7 19 3.0 4.0
2 王凌 12 22 3.0 4.0
3 李良忠 15 41 3.0 5.0
4 王新平 20 65 5.0 7.0
5 王光荣 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涎腺肿瘤
免疫组化
p185蛋白
p16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双月刊
1000-3711
65-1102/R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一街380号
58-9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43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