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填料塔对亚硫酸铵氧化过程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反应温度30°C~75°C,氧气体积分数φO2=0.21~1,亚硫酸根浓度0.3mol/L~5.0mol/L,初始硫酸根浓度0~1.5mol/L,催化剂有铜、铁、钴、锌、锰的硫酸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SO2-3]>0.5mol/L)下,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随亚硫酸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硫酸根浓度的增加也使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下降.因此,高浓度的亚硫酸铵不能被迅速完全地直接氧化成硫铵,要在较低浓度下氧化后再浓缩,该工艺过程的操作费用较高.
推荐文章
臭氧对亚硫酸铵的氧化效果研究
氨法烟气脱硫
亚硫酸铵
臭氧
氧化
电弧放电产生NOx及其对亚硫酸铵的氧化
电弧放电
氮氧化物
亚硫酸铵
双氧水对亚硫酸铵的氧化特性
双氧水
亚硫酸铵
臭氧
氧化率
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液相氧化亚硫酸铵
流光放电
非热等离子体
烟气脱硫
亚硫酸铵氧化
交直流叠加电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亚硫酸铵 氧化 均相 高浓度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2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028|X511
字数 22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080.2001.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文德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80 2003 28.0 41.0
2 李伟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55 572 13.0 22.0
3 周静红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51 340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198)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5(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6(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烟气脱硫
亚硫酸铵
氧化
均相
高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6-3080
31-1691/TQ
16开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4-38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714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