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猪的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均占世界首位,猪肉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一直保持重要地位.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营养观念和食物结构的改变,消费者对肉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数消费者偏爱吃瘦肉,因此,如何提高商品肉猪瘦肉率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在提高商品肉猪瘦肉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育种工作者致力于猪的瘦肉性能的改良,通过长期强化选择,在提高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上取得了很大的选择反应.动物营养学家致力于研究饲料营养对胴体瘦肉率的影响,提出了通过营养调控和饲养方式的改变提高瘦肉率的一系列措施.此外,控制饲养环境、适时屠宰等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猪的瘦肉率.可是,在片面追求瘦肉率的同时,忽视了猪的体质、外形与内在机能的协调,加上高度集约化的饲养管理,结果在胴体瘦肉率提高的同时导致肉质变劣,尤其是猪应激综合征而产生的PSE和DFD猪肉,给养猪生产和猪肉加工业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随着瘦肉猪种的大量引进和广泛使用,商品猪的瘦肉率的大幅度提高,猪肉的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常见劣质猪肉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供猪肉生产、加工业以及消费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