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64例胸膜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CT和MRI检查。评估分析了胸膜疾病的CT和MRI形态学特点以及分别在T1WI、T2WI和增强T1WI上的信号特点。 结果无论在CT或MRI图象上,纵隔胸膜受累、环绕形胸膜增厚,结节状、轮郭不规则以及胸壁和/或横膈受累等征象均强烈提示恶性胸膜病变。与既往文献报道不同的是,胸膜增厚>1cm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无意义(P>0.05,χ2检验)。结合形态学及信号特点,MRI对诊断良、恶性胸膜病变的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2%。 结论单纯依据其形态学特点,MRI除了对某些特定胸膜病变的发现和范围的评估优于CT外,对绝大多数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与CT相当。但当MR信号与形态学特点结合时,其对良、恶性胸膜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C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胸膜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 X线体层摄影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ORGINAL 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5-64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10.3760/j.issn:0366-6999.2001.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力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95 554 13.0 17.0
2 罗良平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138 839 15.0 23.0
3 陈金城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29 277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1)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胸膜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
X线体层摄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半月刊
0366-6999
11-2154/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920
1887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335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807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