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横断(SCT)后自体免疫反应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ABC)染色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微量血清(CH5O)溶血法分别检测脊髓下胸段(T10-12)完全横断后血清中抗脊髓抗体、损伤局部免疫复合物、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及总补体活性.结果SCT后第5天,血清中出现抗脊髓抗体,第7天横断局部出现免疫复合物,此时血清及脑脊液中开始产生髓鞘碱性蛋白抗体(MBP Ab),其Dλ值伤后明显升高(P<0.01).上述变化持续至伤后20d.血清补体于伤后第3天开始升高,7 d达高峰,9~14 d显著下降.病理检查发现伤后3 d开始有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SCT后动物运动功能毫无恢复,而其自体免疫发生了明显改变,这可能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CNS)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推荐文章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的再生反应的实验研究
GAP-43mRNA
NF200脊髓横断伤
大脑运动皮质
再生反应
家兔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下肢缺血
体外冲击波对家兔脊髓损伤的影响实验研究
体外冲击波
家兔
脊髓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兔脊髓横断自体免疫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横断 髓鞘碱性蛋白 自体免疫反应
年,卷(期) 2001,(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6-118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22.81|R392.1|R651.2
字数 17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404.2001.10.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75 591 13.0 20.0
2 杨恒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12 119 5.0 10.0
3 朱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1 0 0.0 0.0
4 丁珍明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横断
髓鞘碱性蛋白
自体免疫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半月刊
1000-5404
50-1126/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78-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39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97850
论文1v1指导